標普逆勢下調中國評級 專家稱結論值得商榷
來源:鑫鼎盛期貨 時間:2017-09-22 瀏覽:3231次
2017年09月22日05:36 21世紀經濟報道
9月21日,標普全球評級宣布,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A-”下調至“A+”。標普認為,長時間的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。不少國內分析人士認為,標普的判斷值得商榷。今年以來,中國經濟表現亮眼,人民幣連續升值,這從側面證明評級機構的結論不能代表中國實際和全面情況。
9月21日,標普全球評級宣布,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A-”下調至“A+”,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-1+”下調至“A-1”。長期評級的展望從原來的“負面”調整為“穩定”。
標普的主要觀點是,2009年以來中國存款機構對居民非政府部門債權增長較快,且常常高于收入增速,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經濟金融風險。
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標普的觀點值得商榷。
過去四個季度,中國經濟增速在恢復,包括企業盈利、企業現金流、稅收增速等都在恢復,增長才是硬道理,債務問題要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。標普在這個時點給中國降級,說明對中國實際情況未必那么了解。
中國去杠桿化解債務風險。
標普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,主要認為長時間的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。
2009年以來,存款機構對居民非政府部門債權快速增長,增長速度常常高于收入增速。盡管信貸增長助推實際GDP強勁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,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穩定性。
標普預計,未來兩到三年中國信貸增長速度仍不低,會繼續推動金融風險逐步上升。但中國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杠桿水平的力度,有望穩定中期金融風險趨勢。
對于長期評級展望從原來的“負面”調整為“穩定”,標普給出的理由是,預計未來三至四年中國經濟表現將保持強勁。即使公共投資增長進一步放緩,中國實際人均GDP年增長率仍將保持在4%以上。此外,中國對地方政府表外債務的控制,也將使財政赤字呈現下降趨勢。
不少分析人士認為,標普的判斷值得商榷。梁紅表示,各方對中國債務問題分析很久了,是結構性問題——中國儲蓄率偏高,資本市場不發達,儲蓄多通過銀行貸款變成投資。
中信證券(18.090, -0.02, -0.11%)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員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標普的分析有待商榷。中國的債務問題跟中國融資方式有關,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,這是結構性問題,未必導致風險。各國融資結構存在差異很正常,德國的間接融資很發達,美國則是以直接融資為主。
中國早已意識到債務問題。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就包括了“去杠桿”。今年7月份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,進一步明確要“推動經濟去杠桿”“把國有企業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”。
中國的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。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(BIS),截至2016年末,中國總體杠桿率為257%,同比增幅連續3個季度在下降。中國尤為突出的企業負債也改變了上升的趨勢,到2016年末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66.3%,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。
明明表示,2008年全國金融危機,就是杠桿過高帶來的。歐美國家去杠桿進程較早,2008年便開始去杠桿,中國有自己的杠桿周期。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有步驟地去杠桿,2016年主要通過去產能來去杠桿。2016年末開啟金融去杠桿,著力解決同業空轉、理財產品等問題,現在金融杠桿下降明顯。今年重點在于實體經濟去杠桿,包括控制房地產和國企杠桿等。
在明明看來,當前中國去杠桿進度不錯,未來政策有望取得顯著效果。
評級結論不代表中國實際。
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.9%,比2016年的增速要高,6.9%的增速超出外界普遍預期,經濟總體呈企穩向好態勢。
今年以來,世界經濟呈現出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恢復態勢,不少機構紛紛上調2017年世界和中國經濟預期,比如4月份IMF將全球經濟增速和中國經濟增速均上調了0.1個百分點。
7、8月份受天氣、上年基數等因素影響,中國經濟部分指標有所回落。9月14日,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,8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,生產需求比較穩定,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,質量效益繼續提高,中國經濟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。
在中國經濟形勢向好態勢下,用債務癥結來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,會對市場產生什么影響?
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作為國際評級公司之一,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、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加快,會有海外融資需求,下調評級會對融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。但中國國內市場主要以人民幣為主,評級下調對在岸市場影響有限。中國經濟表現很亮眼,近期人民幣連續升值等從側面證明,評級機構的結論不能代表中國實際和全面情況。
梁紅表示,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,海外市場對中國資產的興趣不斷增強。今年以來中國資產在海外,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都表現很好,市場機構未必會跟著評級機構的判斷走。評級機構發現風險能力不夠,曾飽受各界詬病,受政治經濟體制約束,評級機構對評級國家的實際情況未必那么了解。
梁紅進一步指出,對中國債務問題的判斷存在爭議。雖然公共部門包括地方政府、國企的負債上升較快,背后存在預算軟約束問題,但這兩個部門擁有很多優質資產,還有很多現金,盤活存量的空間很大。不過,作為善意的提醒,中國政府未來仍需改善資本市場,推進財稅體制改革、國企改革,通過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等,來解決債務問題。
<< 返回
9月21日,標普全球評級宣布,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A-”下調至“A+”。標普認為,長時間的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。不少國內分析人士認為,標普的判斷值得商榷。今年以來,中國經濟表現亮眼,人民幣連續升值,這從側面證明評級機構的結論不能代表中國實際和全面情況。
9月21日,標普全球評級宣布,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A-”下調至“A+”,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從“A-1+”下調至“A-1”。長期評級的展望從原來的“負面”調整為“穩定”。
標普的主要觀點是,2009年以來中國存款機構對居民非政府部門債權增長較快,且常常高于收入增速,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經濟金融風險。
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標普的觀點值得商榷。
過去四個季度,中國經濟增速在恢復,包括企業盈利、企業現金流、稅收增速等都在恢復,增長才是硬道理,債務問題要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。標普在這個時點給中國降級,說明對中國實際情況未必那么了解。
中國去杠桿化解債務風險。
標普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,主要認為長時間的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。
2009年以來,存款機構對居民非政府部門債權快速增長,增長速度常常高于收入增速。盡管信貸增長助推實際GDP強勁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,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穩定性。
標普預計,未來兩到三年中國信貸增長速度仍不低,會繼續推動金融風險逐步上升。但中國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杠桿水平的力度,有望穩定中期金融風險趨勢。
對于長期評級展望從原來的“負面”調整為“穩定”,標普給出的理由是,預計未來三至四年中國經濟表現將保持強勁。即使公共投資增長進一步放緩,中國實際人均GDP年增長率仍將保持在4%以上。此外,中國對地方政府表外債務的控制,也將使財政赤字呈現下降趨勢。
不少分析人士認為,標普的判斷值得商榷。梁紅表示,各方對中國債務問題分析很久了,是結構性問題——中國儲蓄率偏高,資本市場不發達,儲蓄多通過銀行貸款變成投資。
中信證券(18.090, -0.02, -0.11%)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員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標普的分析有待商榷。中國的債務問題跟中國融資方式有關,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,這是結構性問題,未必導致風險。各國融資結構存在差異很正常,德國的間接融資很發達,美國則是以直接融資為主。
中國早已意識到債務問題。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就包括了“去杠桿”。今年7月份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,進一步明確要“推動經濟去杠桿”“把國有企業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”。
中國的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。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(BIS),截至2016年末,中國總體杠桿率為257%,同比增幅連續3個季度在下降。中國尤為突出的企業負債也改變了上升的趨勢,到2016年末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66.3%,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。
明明表示,2008年全國金融危機,就是杠桿過高帶來的。歐美國家去杠桿進程較早,2008年便開始去杠桿,中國有自己的杠桿周期。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有步驟地去杠桿,2016年主要通過去產能來去杠桿。2016年末開啟金融去杠桿,著力解決同業空轉、理財產品等問題,現在金融杠桿下降明顯。今年重點在于實體經濟去杠桿,包括控制房地產和國企杠桿等。
在明明看來,當前中國去杠桿進度不錯,未來政策有望取得顯著效果。
評級結論不代表中國實際。
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.9%,比2016年的增速要高,6.9%的增速超出外界普遍預期,經濟總體呈企穩向好態勢。
今年以來,世界經濟呈現出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恢復態勢,不少機構紛紛上調2017年世界和中國經濟預期,比如4月份IMF將全球經濟增速和中國經濟增速均上調了0.1個百分點。
7、8月份受天氣、上年基數等因素影響,中國經濟部分指標有所回落。9月14日,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,8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,生產需求比較穩定,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,質量效益繼續提高,中國經濟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。
在中國經濟形勢向好態勢下,用債務癥結來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,會對市場產生什么影響?
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作為國際評級公司之一,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、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加快,會有海外融資需求,下調評級會對融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。但中國國內市場主要以人民幣為主,評級下調對在岸市場影響有限。中國經濟表現很亮眼,近期人民幣連續升值等從側面證明,評級機構的結論不能代表中國實際和全面情況。
梁紅表示,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,海外市場對中國資產的興趣不斷增強。今年以來中國資產在海外,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都表現很好,市場機構未必會跟著評級機構的判斷走。評級機構發現風險能力不夠,曾飽受各界詬病,受政治經濟體制約束,評級機構對評級國家的實際情況未必那么了解。
梁紅進一步指出,對中國債務問題的判斷存在爭議。雖然公共部門包括地方政府、國企的負債上升較快,背后存在預算軟約束問題,但這兩個部門擁有很多優質資產,還有很多現金,盤活存量的空間很大。不過,作為善意的提醒,中國政府未來仍需改善資本市場,推進財稅體制改革、國企改革,通過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等,來解決債務問題。